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188-sb.com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意见

来源: 市政府公开科      发布时间: 2014年08月19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188-sb.com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石化等

七类产业布局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闽政〔2013〕56号),促进宁德产业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根据我市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以及《2014年宁德市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宁政办〔2014〕41号)、《宁德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宁政文〔2014〕190号)要求,现对环保和生产要素具有较高要求,且在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冶金、化工、汽车、船舶、水泥等五大行业及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进行对接梳理,现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集约的要求,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明晰重点发展区域,确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向各类开发园区、重点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合理布局,强化协作,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坚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投资强度、产出率,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产能过剩产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推动企业兼并和联合重组,优化存量,建立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1.冶金工业。加强与境内外有实力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设冶金新材料和精品生产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一是集中布局沿海钢铁基地。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对接国家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主动承接城市钢厂搬迁改造和产能置换转移,建设宁德大型钢铁基地,其他地方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增钢铁产能项目。二是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产业。按照《宁德市冶金新材料及深度加工发展规划》布局要求,重点发展“一中心两片区两延伸”冶金新材料产业,以鼎信、联德为龙头,加快建设宁德(漳湾)临港片区、福安(湾坞)临港片区两大生产加工区,延伸带动古田杉洋、霞浦牙城深加工区域发展,探索建立宁德市不锈钢贸易中心和产业研发中心,逐步把宁德打造成富有竞争力的国内重要不锈钢深加工生产基地。同时,结合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调整,将霞浦县溪南半岛纳入不锈钢深加工的延伸区统筹考虑。
    2.化工产业。以品种、质量、效益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优先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精细化工等产品。一是优先发展化工产业。严格审批新上化工项目,推动榕屏化工厂退城入园整体搬迁,应用绿色化工技术,综合利用资源,重点开发高附加值高氯酸盐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二是适度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根据全省石化产业发展布局要求,在海西宁德工业区范围内着力打造产业链条互补、功能设施齐备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助(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除上述二个区域外,其他区域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化工项目,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专区),已有化工企业只允许进行技改提升,同时严格环境和安全监管。
    3.汽车产业。依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储能电池技术领先的优势,大力研发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产业,发展壮大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结合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积极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努力打造漳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4.船舶产业。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转产;推进差异化发展,集中建设三屿、白马、沙埕三大船舶产业集中区(海工装备产业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努力打造省内外有影响力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造修基地。一是重点推进福宁重工、白马、长兴、立新等船舶骨干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提升高端产能比重。二是依托造船基地拓展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作业船、辅助船等,加快推进白马、沙埕海工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三是大力发展邮轮游艇产业,依照《宁德市游艇产业发展规划》“一中心一延伸三片区”总体布局要求,加快推进三屿、白马、沙埕三大游艇产业园区建设,尽快形成以三都澳母港基地为中心,以邮轮游艇研发制造和配套产业、游艇俱乐部、游艇展事赛事等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5.水泥工业。合理布局建设粉磨站,重点在沿海有大宗混合材来源的消费集中地区,布局建设单线粉磨能力100万吨以上、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粉磨站和水泥基材及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线。积极与省内五大水泥集团合作,着力推进福安湾坞年产300万吨粉磨站建设项目;在工业废渣较集中,毗邻市场容量大的地区,适时再布局建设一个水泥粉磨站。
    (二)优先发展重点区域
    发挥省级工业园(区)载体作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坚持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
   1.漳湾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机械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布局东侨工业集中区、三屿、漳湾。一是冶金新材料,充分利用三都澳深水港口优势和国外矿石等资源,与国内外、台湾等大型钢铁企业联合,承接产业转移,开发高端精品钢铁及其深加工产品,以联德企业为龙头,延伸发展冷轧薄板、不锈钢薄板及其深加工冶金新材料产业链。二是机械装备,重点发展临港大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器及配套零部件、专用车改装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游艇制造及船用配套零部件等机械装备产业。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提取及制品、海洋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赛甘湾下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机械装备、建材,主要布局湾坞片区、白马港和赛江两岸。一是冶金新材料,以青拓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不锈钢冶炼、轧制及其深加工冶金新材料产业链,提升电工钢等特种钢冷轧及电机电器基础配套件加工水平,主要布局湾坞片区。二是机械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附加值特种船舶、游艇制造及船用配套产业和港口机械、大型精密铸件、电气机械和保健按摩器材等,主要布局白马港和赛江两岸。三是建材,利用湾坞当地工业废渣与省内水泥熟料重点企业合作布点建设水泥粉磨站和水泥基材及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线。
    3.海西宁德工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布局溪南半岛。一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机械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二是清洁能源,发展LNG接收站及冷能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三是精细化工,发展生物化工、合成橡胶新材料、PP专用材料等。四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产品深加工、海水综合利用等。
    4.环沙埕湾工业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船舶修造、合成革及深加工产业,主要布局沙埕港两岸。一是机械电子,重点发展化油器、通机、模具、高精度阀门等通用机械及精密仪器、LED、光伏玻璃、锂离子电池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二是船舶修造,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附加值特种船舶、游艇制造及船用配套产业等。三是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合成革及深加工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及环保治理等技术,引导企业发展水性、超纤及湿法透气革,合成革生产企业主要布局在龙安项目区,其他区域转型发展服装、箱包等合成革制品业。

5.古田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机械制造、医药产业。一是冶金新材料,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药机械、不锈钢五金制品等深加工产业。二是机械制造,发展通用机械制造、精密阀门及电机电器配套产业。三是医药,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新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等产业。
    6.屏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一是精细化工,推动榕屏化工厂整体搬迁退城入园,应用绿色化工技术,综合利用资源,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食品级、电子级双氧水和高氯酸盐等下游环保型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二是新材料,重点开发大口径人造蓝宝石晶体及光电新材料。
     7.寿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工业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业。一是工业新材料,以三祥新材料为龙头,加快推进三祥科技园建设,打造国内陶瓷颜料级、耐火材料级氧化锆和单晶刚玉磨料的重点生产基地。二是机械制造,重点发展与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浙南产业延伸等相配套的精密铸造、金属加工、汽摩配件等产业。三是食品加工,发展富硒富锌农产品精深加工。

8.周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工业。一是机械制造,发展与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精密铸造、医疗保健器械,金属延压加工。二是轻工业,发展箱包、家俱、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
    9.柘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刀剪产业。一是生物医药,以广生堂、力捷迅、天人药业为龙头,从中药材种植扩展到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养生保健、药业物流等关联产业,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全省首个县级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专业园。二是刀剪,以永德利为龙头,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快刀剪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福建省最大刀剪产业基地。
     三、保障机制
    (一)突出规划引导。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本意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其约束与指导作用,特别要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有效引导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促进全市重点产业错位发展、集聚发展。
    (二)突出要素保障。对符合冶金等五类产业布局的区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调度落地项目所需的用地、环保、岸线、用海、用林、选址等要素,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尽快完成审批相关手续。
    (三)突出环保安全。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实施差别化的环保准入和管理政策,有序推进产业环保搬迁、退城进园,不盲目承接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技术规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88-sb.com

                                            2014年8月19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